标普调低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的对策建议
文章来源: | 文章类型: 内容分类: |
9月21日,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标普(Standard Poor's)宣布将中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从AA-降至A+,短期债评级由A-1+调整为A-1,展望由负面调整为稳定。标普的调整引发经济金融界热议,金融服务外包峰会期间,我们与部分专家学者进行了探讨,整理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 稳定经济增速,深化经济结构调整
经济因素是决定主权偿债能力的根本性因素,在过往数据和当前水平之外,我们要保持经济平稳和升级的势头,积极有效的增强市场信心。需要进一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保持较强的经济增长韧性。
二、 严格界定主权债务,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标普和穆迪将调低中国主权债务评级的主要原因归结为中国长期且强劲的信贷增长,增加了经济金融风险。建议尽快明确地方债务负债形式、可负债领域与债务总量,明确政府债务,斩断地方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债务捆绑,要求金融机构不得强迫或接受地方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担保承诺。同时,强化提高国有企业的信用,明确各类贷款主体和贷款人,政府不对国有企业自身负债提供直接或变相担保,不承担连带责任。
三、 强化放贷监管,提高信贷增长质量
当前,快速增长的货币信贷与相对缓慢的实体经济存在反差,亟需警惕因经济波动加大的风险和不良贷款反弹风险,保持中国金融体系稳健性。第一,应加强对信贷额度的控制,促使债权机构对债务人进行更审慎严格的审查,降低信贷不良率。第二,应增强对信贷市场的监管力度,防范可能出现的市场风险。第三,我国产能过剩矛盾较为突出,若只有“保”没有“压”,经济结构调整速度可能放慢,应把扩内需与调结构更好地结合起来。加强引导金融机构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防范由于信贷结构问题可能引发的风险,加大对创新能力强、产业前景好、有订单、有利于带动就业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
财务与投资研究部 朱华燕